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在其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即“公平竞争法规”;1935年4月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实行以工代赈的计划;同年7月,罗斯福签署《国家劳工关系法》,用于调节劳资关系。这体现了美国(     
A.强化对工业生产品价格干预力度B.注重以立法方式稳定秩序
C.以恢复民众生活水平为首要举措D.总统与国会矛盾日渐缓和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 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年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的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美恢复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3 . 蓝鹰运动是在罗斯福上台后以美国国家复兴局为基础,公布一揽子协议,愿意遵守协议的企业,可以领一个“蓝鹰”标志。下面是当时美国的一幅漫画《这只蓝鹰如此翻飞?》。此漫画的主旨是(     
A.高度赞扬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
C.预示罗斯福新政将失败的结局
D.部分人对罗斯福新政表示了质疑
4 .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多次发表演讲,鼓励人民恢复自信,同时提出了“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句名言。他还多次开展“炉边谈话”,曾有将近50万人写信向罗斯福致意。这表明罗斯福(     
A.重新激发了人民的希望与勇气B.经济与政治改革取得了成功
C.使人们不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D.确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2-09-10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同其他学校21974名毕业生一样,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说明美国当时(     
A.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B.高学历群体受到各行业的青睐
C.大萧条影响人们的择业观D.新政举措的成效尚未显现出来
2022-09-03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罗斯福新政是适应20世纪30年代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资本主义改良措施,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B.实行自由放任C.转向计划经济D.加大市场调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并用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8 . 有人抱怨说,罗斯福正在建立一种新方案的“字母汤”,而其政府机构正在将美国变成一个官僚国家。其依据是罗斯福
A.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B.削弱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前期英国主要《工厂法》内容情况简表

立法时间主要内容规定
1802该法适用于棉、毛纺织厂;规定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上5时做夜工
1819该法主要适用于棉纺织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半;916岁工人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上5时半做夜工
1825该法主要适用于棉纺织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周六最高不超过6小时;916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上5时半不得做夜工
1833该法适用于所有纺织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3-18岁童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921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上5时不得上夜工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13613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材料二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孤儿避难所成为照料贫困家庭儿童的一种普遍方式,教会及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救助。但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大城市中孤儿与弃婴数量的增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育也因其缺乏家庭养育氛围等种种弊端遭到诟病。因此,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中的贫困儿童开始基于反机构化、反城市化的理念被安排到农村家庭中去。然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

……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同年,实施了面向孤儿、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50%—79.6%。

——满小欧李月娥《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简要评价19世纪英国保护儿童的措施,由此可以说明人们对待儿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美国孤儿援助方式的变化并简要说明1935年美国孤儿援助观念有何变化?
2022-02-20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上期末)历史试题
10 .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贬义,有凄惨、悲伤、忧愁之意。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因为这一天(     
A.股价狂跌,股市崩溃B.农业歉收,农民收入锐减
C.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D.工业萧条,失业人数激增
2022-09-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普通高中2020年冬季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开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