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5年后,罗斯福愈加强硬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联邦政府控制的复兴计划上,推动实施了许多越过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的改革政策。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冲击B.动摇了自由企业制度的基础
C.威胁美国联邦制的正常运转D.凸显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023-02-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3 . 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国外,只许用英船装载或用输入国的船只装运。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1812—1827),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罗伯特.皮尔第二次任首相期间(1841—1846),取消了60种商品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条例》。随后英国在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摘编自王玮等《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8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1933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

——指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

材料四   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1959年,毛泽东提出: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51年《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并分析1849年英国能够废除《航海条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并概括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2022-12-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居民中,有一半以上每星期看一次电影(成人票价二角五分,儿童一角)。吸纸烟的人逐年增加,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习惯是有害的。这一期间,小型高尔夫球场和流动图书馆很兴旺,“阿特沃特·肯特”牌收音机也畅销一时。这从侧面说明当时美国(     
A.科技改变人们生活B.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C.人们寻求精神慰藉D.健康教育提上日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原本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地区,而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田纳西河流域人均年耗电量已达1180度,而当时全国人均年耗电量只有850度。到60年代初,该流域的人均年耗电量已3倍于全国平均数。田纳西河流域耗电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B.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C.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增加
2022-11-04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发表于1939年,以破产佃农乔德一家的大迁移为中心,描述了经济恐慌爆发之时美国的景象:银行的冷血、农民的悲惨、警察的蛮横、资产者的无情。小说1940年被改编为电影,被重印和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经典作品。据此可知(     
A.大危机根源于资金链的断裂B.大危机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农民大迁移加剧了经济恐慌D.经济恐慌使社会结构得以改变
7 . 1933年12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尔代表罗斯福政府首次签字同意美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表示要放弃对美洲各国的“干涉权”。到1939年底,美国已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美国对拉美的“睦邻政策”(     
A.标志着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B.阻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
C.表明美国改变了殖民主义立场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商品市场
8 . 1933年,根据美国总统的指令,伊克斯致电美国各产油州政府,要求他们配合联邦政府,对石油生产进行强制限额,并派出专员进行监督,到1934年底,石油限额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此可见,伊克斯(       
A.肩负着联邦国家干预经济历史重任B.敢于违背美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
C.大胆在美国尝试凯恩斯经济新理论D.探索出一条经济稳固发展的新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大危机使各国间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每个国家或经济集团为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问题,竞相贬值货币,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一片混乱。这反映(     
A.区域集团化的雏形出现B.多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C.国际经济需要秩序规范D.经济危机得以缓解
10 . 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同其他学校21974名毕业生一样,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说明美国当时(     
A.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B.高学历群体受到各行业的青睐
C.大萧条影响人们的择业观D.新政举措的成效尚未显现出来
2022-09-03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