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20年代,收音机、洗衣机、小汽车等,在美国已成为大规模生产的生活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早期移民所崇尚的勤奋、节俭、不尚奢侈的传统观念和“先劳后享”的道德原则被超支购买、“未劳先享”和及时行乐的靡费心理所取代,信用卡和分期付款的赊购制度盛行。汽车被大量消费,微博认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而且对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他如洗衣机、电冰箱、私人住宅也多有人采用赊购方式购买。一时之间,酗酒、赌博、追求享受,投机倒把成为社会时尚。而这时的精神文化却显得肤浅、鄙俗,凶杀、冒险起家等题材的庸俗作品充斥着电影、杂志、广播,在思想界实用主义哲学流行,凡是“有用的”就是“有价值的”。

——摘编自许平《20世纪西方国家社会生活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建筑业与汽车工业上,战争又刺激了对外贸易发展,从而积累了大量的黄金,信贷业得到很大发展。然而,在这种繁荣局面下,纺织、造船和制革业的恢复有限,更重要的是农业恢复得极其缓慢。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两极分化日益严重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经济发展潜藏危机D.粮食短缺难以缓解
3 . 1940年,电影《魂断蓝桥》在美国首映,影片以一战的英国为背景,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当时媒体给予极高的评价,但最终票房却极其惨淡。这一现象
A.是民众逃避现实心态的反应B.说明观众痛恨悲剧的艺术
C.是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体现D.反映美国仍深陷危机之中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先后进行了两次金融改革,即胡佛金融改革和罗斯福金融改革。

胡佛在任总统期间,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胡佛政府被迫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采取成立复兴金融公司、通过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等措施。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在延续胡佛政府政策的同时,对美国金融系统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罗斯福把胡佛金融改革中的权宜之计发展为长远规划,绘就了美国金融发展的蓝图。通过大萧条时期的金融改革,美国政府稳定了货币、建立了安全的金融体系、维护了金融秩序,实现了国家依照宪法对金融进行监管的原则,使美国金融业走上了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战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战后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和罗斯福金融改革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两次金融改革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是发表于1928年的漫画《被鼓手抛下的乐队》,画面中,一个鼓手敲打着“华尔街股票繁荣”的大鼓,兴冲冲地跑在前面,将“国家繁荣”的乐队远远地甩在后面。后者一边大叫“嗨,等等我们!”一边用力追赶。这一漫画反映了
A.一战后美国经济繁荣促进股市上涨B.股市泡沫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C.美国贫富差距大导致社会矛盾尖锐D.金融资本主义主导美国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一幅漫画,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虚假繁荣隐含严重危机B.世界大战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C.福利制度带来沉重财政负担D.“冷战”对抗导致经济衰退
2021-04-14更新 | 422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7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十月革命后,美国对苏俄(联)执行了长达16年的“鸵鸟政策”,拒绝给予外交上的承认。直到1933年11月16日,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美苏建交的经济因素包括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B.美苏经济发展的需要
C.凯恩斯主义理论兴起D.苏联经济危机的爆发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新政最常见的批评是指责它未能有效地复兴和发展美国经济。然而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方式产生了多方面的长期影响。它都提高了工人、农民等新劳动群体的地位。它对西部、南部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它增加了联邦政府的管理功能,协助稳定了以前问题众多的股票市场、银行系统筝领域。它还制定了新的联邦财政方针,使政府在战后有效地推动和管理了经济的增长。新政还通过各种救济计划——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为联邦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彻底改变了政府不愿为穷人提供官方资助的传统态度。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

材料二   到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其中大部分是由美、德提供的。1931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而1932年则上升到二分之一左右。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苏联还必须培养出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本国专家。斯大林于1931年2月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1935年提出“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要有精通并十分内行地运用这种技术的干部。苏联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装备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在指导思想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即把独立自主同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截然对立起来,在实践上也没有形成一种坚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装备不过是权宜之计。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民的处境: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愤怒的葡萄正在长成。该作家这一描述
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B.表明应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
C.呼吁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D.说明了美国联邦制确立的历程
2020-10-05更新 | 3769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