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上面的曲线是联邦预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下面的曲线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任意二个时间段的信息,主题自拟,充分利用提取的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结构清晰,表述成文,论述充分)
2021-12-17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2 . 如表反映了美国《农业调整法案》实施前后的棉花生产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
单位绝对数千英亩指数绝对数磅/英亩指数绝对数千包指数
193235891100173.310013003100
19332938382.2209.4120.813047100.3

A.棉花生产过剩尚未解决B.农民违抗国家减耕政策
C.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合理D.棉花生产效率大幅降低
2021-06-01更新 | 500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反映的是美国1929-1939年就业人数(千人),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就业总数农、林、渔业工业建筑业其它
192935286295210428148420422
1933271632486720470316770
1935317442501890486619473
19393585723689967121922303

A.减耕减产未能影响农业就业B.工业复兴推动就业成效显著
C.以工代赈对建筑业影响甚微D.各行业就业人数远超危机前
2021-02-25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七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A.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
C.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D.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机器设备的出口状况。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大危机有利于苏联打开世界市场
②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对外依赖性很强
③苏联的发展为危机中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市场
④学习和利用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7年到1939年间,美国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企业破产率上升了50%,国债翻了一倍,失业率比1931年的16.3%还高出0.9%。据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
B.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
C.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已宣告失败
D.基于此数据即可以完全否定新政
2018-03-05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