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由此,国民政府教科书在1933年这样写道:“新政能否收获还是问题”。1935年又改为“新总统准备就任期间,美国境内突发空前的银行风潮……对此总统先颁布紧急银行法,更设立经济复兴委员会,厉行蓝鹰运动以复兴全国经济。”随着新政推进,二战的进程和罗斯福连任,人们对新政的认识也有乐观的一面,这期间,著名学者费孝通对新政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解读,1947年国民政府新版教科书对新政的评价更新为:“罗斯福执政以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显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致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辨析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对中国的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1933年《申报月刊》记载:“26篇征文中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一篇;倾向于社会主义方式的约有5篇;认为应兼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长,即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为国民政府施行统制经济做思想准备
B.民族危机加深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C.反映了大萧条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D.表明《申报月刊》政治倾向发生变化
2021-04-15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29年以来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B.关税税率第一波峰期形成的主因是经济“滞胀”
C.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构成了第二波峰期的重要因素
D.关税税率变化折射出美国坚定不移推动贸易自由化
2020-11-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4 . 下图为1931年10月刊载的讽刺漫画(通往繁荣之路)。一名美国男子正迷茫地看着指示牌上凌乱的信息:就业、失业;储蓄、消费;增加建设;谨慎、大胆。还有一块绕柱两圈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就在拐角处”(Just Around The Corner)。下列各项中,对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①美国正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   ②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自相矛盾
③美国交替使用反危机手段摆脱“滞胀”困境 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导致失业率上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1-12更新 | 2803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年份玉米产量
(百万蒲式耳)
麦产量
(百万蒲式耳)
农产品价格指数(1913=100)
19292622.2806.6138
19302081.1851.0117
19312567.3900.280
19322908.1726.957

——据福克讷《美国经济史》整理

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
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
6 . 下表描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社会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应对经济危机的相似做法B.国家干预经济的反应
C.对本国发展道路的合理探索D.美苏两国畜牧业发达
2021-01-24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反映的是美国1929-1939年就业人数(千人),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就业总数农、林、渔业工业建筑业其它
192935286295210428148420422
1933271632486720470316770
1935317442501890486619473
19393585723689967121922303

A.减耕减产未能影响农业就业B.工业复兴推动就业成效显著
C.以工代赈对建筑业影响甚微D.各行业就业人数远超危机前
2021-02-25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七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8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炉边谈话时间谈话名称涉及政府干预行为的主题阶段划分
1933312谈银行危机通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好第一次“百日新政”及其强化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探索期
193357简述“新政”规划
1933724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19331022论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1934628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1934930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1935428谈工程救济计划建立长久立法、遇制“二次衰退”“以工代赈”,干预劳资关系、政府与司法机构博弈、影响立法、失业人口普查调动积极性、加大政府支出促进就业、工资、购买力的提升、战争中保持中立等第二次“百日新政”及阻力克服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形成期
193696谈干旱形势
193739论司法机构的重组
19371012给国会特别会议的立法建议
19371114论失业人口普查
1938414论经济形势
1938624谈各党派的初选问题
193993论欧洲战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01-20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题型04编写对话场景类材料题
9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一一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9-22更新 | 39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漫画的中间人物喻指美国政府,左侧人物是工人,右侧人物是雇主。NRA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英文缩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蓝鹰运动”有效地解决了美国的就业问题B.NRA的出台标志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空前胜利
C.国家通过直接干预调节企业关系与劳资关系D.创作者对美国干预经济的模式持否定的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