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2 .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的问题。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

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实践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8-10-23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