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 士的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在当时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摘编自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 8. 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 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 连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各个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对于线上购物已经有了更强的依赖性,线上购物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在双十一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在今年的双十一中,优惠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吸引力,但是却不如之前那样一鸣惊人了。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的居民净存款相较去年同期多了 7.66万亿元,平均下来,每个人多了足足5000多元净存款。那为什么大家不愿意花钱了?其实还是缺乏信心所致。股市、楼市等异常低迷,老百姓不敢轻易投资。疫情反复,大家也无法出门消费。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存钱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摘编自《腾讯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3-03-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002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1)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其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有何相似之处?
4 .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艰难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两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分析原因。根据材料概括变化的特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22-04-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7 . 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受制于诸多因素,又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会于1938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二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上溯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和德国俾斯麦时期的济贫法。但在当时,实行福利国家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美国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第一次执政的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二战后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施行。福利国家政策包括:建立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津贴等;提供诸如教育、医疗、托儿免费或低费等,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施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并从经济角度,指出二战后福利国家政策实行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政策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     

——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
2021-04-1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立国之初,朝廷设立负责保护山泽、林木的最高机构——虞部,地方州县的林木资源则由通判或县丞兼理,由官府统一管理,不准个人承佃经营。宋太祖下诏,要求“汴河州县长吏,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以固堤防”。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六月,诏“缘广济河并夹黄河县分,今佐栽种榆柳”。仁宗诏令:“委令、佐劝诱人栽植桑、枣、榆、柳,如栽种万数倍多,委提占司保明闻奏,各与升差使。”朝廷要求造林“列树以表道”河北等地“缘边官道左右及时植榆柳”,数年后,“太常博士范应言‘诸路多阙系官材木,望令马递铺卒夹官道植榆柳……五七年可致茂盛,供用之外,炎暑之月亦足荫及路人’”。北宋帝王禁止砍伐河东、忻州、代州等北疆的林木,并令植树造林,以屏敌骑。人们还注意到虫害对林木资源的破坏,探索以生物防治的办法来保护之。

——摘编自张全明《论宋代的生物资源保护及其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学理论兴起并迅速发展……1933年3月,罗斯福签署《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1933~1942年,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超过200万英亩。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后,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作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到20世纪40年代,通过合作项目植树超过1.5亿棵,其中多数树木用于控制土壤侵蚀。治理后的田纳西河全程通航,并在“美国雨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建成一种近于完美的雨水控制体系”。

——摘编自王向红、邢小鹏《美国资源与环墙保护运动的第二个高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保护林木资源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护林木资源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1982财年1983财年1984财年
医疗、社会保险3.54.85.9
医疗、住房补贴11.21.7
其他项目21.829.735.3

——摘自韩世楠《里根的新联邦主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里根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