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战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请回答:

(1)指出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面是1929—1940年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变化曲线图。对该图数据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自由放任促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
B.凯恩斯主义盛行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
C.罗斯福新政推动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
D.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降引发经济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2019-01-30更新 | 1622次组卷 | 20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4 . 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2019-01-30更新 | 175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江苏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6 . 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是研究历史的新趋势。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融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融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文明的创新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2018-02-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7 .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B.体现了资本家的意愿
C.事实上扩大了社会购买力
D.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是1929年至1939年间世界六强粗钢产量表(单位:万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经济直到二战前仍未复苏B.新政之后美国经济完全恢复
C.危机迫使列强调整对苏政策D.大萧条时苏联经济与欧美不同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下图是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单位:%)示意图。据此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
B.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
C.经济危机前物价指数运行基本平稳
D.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
2016-11-27更新 | 71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10 . 美国《财富》杂志在193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回答问卷的穷人中有9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保证每一个想工作的人都有一份工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支持政府干预经济B.罗斯福新政取得较大成效
C.民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D.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