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如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苏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23-03-16更新 | 574次组卷 | 6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托马斯对农业调整法的修正案,允许政府采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等方法,来增加全国货币流通量和信用贷给量。该法案
A.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B.遵循了美国传统经济理念
C.助力了商品外销价格回升D.提升了民众对银行业信心
3 . 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有序与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和德国陷入了工业竞争之中。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同德国的工业竞争,促使国际政治联盟在19世纪末做重新调整。英德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随着各国致力于工业化事宜,他们找市场的努力就导致国家之间直接对立。竞争的一个结果是自由贸易的信条被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抛弃了。

——编自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一些新变化”。结合所学,从技术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英国与“国际政治联盟”做出的“重新调整”,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自由贸易的信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写出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会议名称,并简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11-09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0年7月,胡佛政府以所谓“犯人劳动”为借口,禁止苏联木材的输入。1933年,罗斯福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销售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一变化旨在
A.改善同苏联关系B.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
C.加强对经济干预D.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2021-10-22更新 | 7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88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几个县因干旱导致农作物歉收,一些国会议员提出对当地农场主进行补贴,克利夫兰总统否决了这一动议,他说:“我不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应该扩至对遭受苦难之个人的救济,它与公共服务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适当的关联。”这反映出美国
A.政府社会救济职能缺失B.总统主张政府有限管理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三权分立原则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了“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籍。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B.经济危机引发的精神危机
C.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努力D.缺乏理性的享乐主义风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安石的“理财”方针是“不加赋而国用足”,即通过国有资本刺激商品生产与流通,使经济总量提高,他颁布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等,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刺激消费、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王安石理财举措最接近于
A.自由主义B.凯恩斯主义C.重商主义D.计划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维埃革命之初,凯恩斯尽管公开否定其必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苏俄革命实验中的一些切中资本主义时弊的积极因素,甚至不吝指出应该给其实验的“机会”,其可能“潜藏着理想世界的萌芽。”在凯恩斯看来,这些“积极因素”应是指
A.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体制B.以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     
A.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B.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