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

材料二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有很多弊端。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调整”通常称之为什么?它开创了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2)材料二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什么模式?它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弊端?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之路?
2023-02-06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00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3 . 1933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问题,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这表明美国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国家干预经济B.用看不见的手管理经济
C.自由放任D.通过国内立法大搞贸易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2年,美国社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外出活动时喜欢自带食物,不愿意用货币去购买;观看体育比赛,除了上缴国家的税收外,可以用任何物品来支付门票。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工人工资下降B.通货紧缩严重
C.物质生产过剩D.物价上涨迅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胡佛曾将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定义为“两种政治哲学的竞争”,即个人主义与国家管制的竞争。罗斯福则把它看作是“两条道路之争”,一条是让富人更富,偶尔分羹给普通人;一条是如果让普通人富足,那么繁荣就会像酵母那样让所有阶层都蒸蒸日上。由此可知,两人的分歧包括
①对待富人的态度   ②政制变革的方式
③复兴经济的途径   ④社会救济的力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1933年,罗斯福在新政期间,积极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起“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然而,“蓝鹰运动”在热闹推行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胡佛曾愤然说道:“这简直是法西斯。”这反映出新政
A.无法缓解经济大危机B.与传统经济观念不符
C.导致美国走向法西斯D.经济思想起源于德国
2022-02-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傅立叶(1772—1837)认为,从社会生产的运作状况来说,工业文明是一种无限制经济自由的制度,它没有计划,无限竞争,从竞争中又产生了“工业封建主义”即垄断,由此使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无政府主义和生产危机。服从于这一运作规律,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即使其行为有害于社会也在所不顾,社会的整体利益可以丝毫不加考虑,社会个人与集体处在经常斗争状态,一些人的幸福与发财建立在别人的不幸甚至是毁灭之上。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在亚当·斯密(1723—1790)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进行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亚当·斯密坚定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傅立叶和亚当·斯密对“经济自由主义”的不同看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傅立叶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史实说明后人为解决“经济自由主义”的弊端所作的有益尝试。
2022-01-05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暨首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建筑业与汽车工业上,战争又刺激了对外贸易发展,从而积累了大量的黄金,信贷业得到很大发展。然而,在这种繁荣局面下,纺织、造船和制革业的恢复有限,更重要的是农业恢复得极其缓慢。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两极分化日益严重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经济发展潜藏危机D.粮食短缺难以缓解
9 . 据学者统计,1931年美国失业率是15.9%,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的16%,到1941年也就恢复到14%.直至1946年,罗斯福死后的第二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才实现了18年来的第一次增长。据此可知
A.“以工代赈”未缓解失业危机B.新政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C.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宣告破产D.新政对缓解大萧条作用有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漫画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山姆大叔”描绘成受到小矮人攻击的格利佛。该漫画说明
A.美国民众抵制垄断组织的扩张B.美国殖民政策宣告全面破产
C.美国深陷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美国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