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29—1938年美、苏、德、日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表,表格中代表苏联的数字是
国家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
11.110.611.413.2
43.331.835.128.7
5.011.514.118.7
2.53.53.53.8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09-23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9年度高三上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时间国家措施
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4 . 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表(单位:%)”

据表格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B.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C.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筑起关税壁垒,加剧了大战的爆发
D.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以摆脱危机
2016-07-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表(单位:%)”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
1926年412122016
1931年10.0(1932年)38.040.753.024.0

据表格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B.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C.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筑起关税壁垒,加剧了大战的爆发
D.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以摆脱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摘选自学者休斯的《美国经济史》一书, 主要反映了1919~1929年美国各项经济指标情况。
年份名义GDP(亿)GDP增长率(%)实际GDP(1929年价)批发价格指数(1929年=100)制造业生产指数
1919783698.6145.315
192088412.9757162.615
1921736-16.74617.9102.912
1922734-0.27629.9101.415
192385416.35740.9105.818
19248691.76752.4102.917
19259064.26786108.619
19269696.95845.610520
1927955-1.4483110020
19289741.69849.8101.421
192910366.37903.210023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A.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在不断下降B.制造业生产指数持续增长
C.批发价格指数的变化孕育着风险D.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的首位
2022-05-07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1933年,全球范围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较1929年出现了大幅度下跌(见下表)。造成当时农产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橡胶羊毛棉花大米小麦食糖
价格跌幅13%22%28%34%41%42%50%

A.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B.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C.工业生产的大幅下降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
2021-01-1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欧洲部分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100),据此可知
国家食品半成品制成品
1927年1931年1927年1931年1927年1931年
德国12538095153190183
法国65.518096125153178
意大利75188114198193286

A.电气革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B.经济大危机使欧洲国家以邻为壑
C.该现象直接推动关贸总协定签署
D.1913年后欧洲各国关税持续提高
2021-03-03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根据(美)G.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整编。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家庭收入的变化
社会阶级1929年的收入1933年的收入
中产阶级$3000$1478
劳动阶级$2780$1118

A.政府干预失灵B.福利国家破产
C.经济危机深重D.自然灾害频繁
2020-05-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空中课堂效果检测(4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