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危机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1933年《申报月刊》记载:“26篇征文中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一篇;倾向于社会主义方式的约有5篇;认为应兼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长,即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为国民政府施行统制经济做思想准备
B.民族危机加深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C.反映了大萧条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D.表明《申报月刊》政治倾向发生变化
2021-04-15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解读正确的是
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A.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衰落
B.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C.德国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济崩溃
D.在经济危机中英国的经济未受影响
2019-09-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在提向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三 问:中方此前回答中美贸易问题时一直使用“贸易摩擦”,但昨天开始使用“贸易战”一词。这一变化原因何在?是不是中方认为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所以才使用“贸易战”一词?

答:你可能对我们的表态有一些过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说,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把双方贸易摩擦定义为贸易战并挑起贸易战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我们采取的反制措施完全是正当防卫。

——2019年5月15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国际贸易体系发展的史实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