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65年,美国约翰逊总统提出的《医疗照顾法案》规定:凡符合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和铁路职工退休制度条件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资格享受医疗保险。该法案于当年7月获得通过,全国1960万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为之受益。约翰逊的《医疗照顾法案》(     
A.意欲缓和严重经济危机引发的激烈社会矛盾
B.旨在解决弱势群体因“滞胀”而面临的困境
C.体现了“新政式”社会经济管理模式的延续和发展
D.包含了国家全面管理社会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
2 . 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伟大社会”立法计划,要求“向贫困宣战”,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措施社会保障。约翰逊任内,生活在官方编制的“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比例下降了7%,由此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体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B.社会保障制度使民众失去竞争意识
C.福利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建成D.有利于缓和美国社会内的阶级矛盾
3 . 1943年,贝弗里奇规划了二战后英国社会乃至整个欧洲国家的蓝图,建议将基本社会保障、国民健康计划和家庭津贴的覆盖范围扩大,实施全面的社会保障。1944年法国颁布了《全国抵抗委员会纲领》,主张集中供应保障民众所需,也强调了福利制度的地位。这些主张(     
A.促进了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B.体现战后欧洲国家的调控道路
C.遵循“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D.源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需要
2023-01-23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实验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结构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20世纪60~80年代,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上述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A.直接干预经济力度加大B.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助发展到过分强调国家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始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这理念的变化
A.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B.说明西方社会治理能力削弱
C.反映了民众对国家的倚重D.折射出人们的忧患意识增强
2021-11-21更新 | 62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百万富翁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人所控制的社会财富也在成倍增长。1945年,美国1%的巨富阶层控制了33%的国民财富,到199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42%.这些数据从侧面说明美国
A.战后经济发展始终领先世界B.政治选举被大资本家所操纵
C.社会福利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D.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彻底激化
7 .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这样报道:“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他们确实还能设法比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就业后的收入要纳税, 但从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纳税。”材料意在强调(  )
A.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B.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
C.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D.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
2020-12-29更新 | 47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但是,到了70、80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这一变化说明了
A.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
C.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
D.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
9 . 由表我们可以得出,此时期“亚洲四小龙”
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20世纪80年代平均经济增长率(%)
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
韩国5.656.447.439.6
新加坡1.611.571.312.046.6
中国香港6.015.795.935.986.9
中国台湾6.306.65.87.67.9
A.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经济高速发展缩小了贫富差距
C.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比较窄
D.政府忽视民众的正当权益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

2016-12-13更新 | 10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