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光明照耀到高地村》《拖拉机手》等影片被安排配合国内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放映时,放映队往往采用幻灯、快板等形式进行“映前宣传、映间解说、映后讨论”,帮助工农群众看懂苏联电影。材料现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迫在眉睫B.国家借助艺术形式进行政治动员
C.当时外交环境较为恶劣D.国内民众对苏联有了全面的了解
2 . 在苏联,1931年农产品价格水平只相当于一战前的50%,同时土地税高达战前水平的22.6%;1932年9月,农民出卖农产品的价格指数为59,而购买的工业品价格指数为121。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产品的过剩造成了价格下跌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初见成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D.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3 . 下图(漫画)反映的是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条腿分别代表发达的轻工业和落后的农业  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全盘集体化   
③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④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⑤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2021-08-2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下面对领导人讲话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讲话内容解读
A“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1921年)

苏俄政府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
B“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斯大林(1937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C“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

——赫鲁晓夫(1953年)

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把企业搞活。
D“不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工作有什么失败,而是为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

——勃列日涅夫(1965年)

提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A.AB.BC.CD.D
2022-04-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月革命后,俄国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使苏联重回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适应了二战的需要,战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向社会主义阵营扩展,愈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现代化模式不应忽视国情的差别B.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在苏联势在必行
C.斯大林模式不利于国家军事动员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引导的必要性
6 . 苏联1940年国家工业化实现后,城市人口占33%。而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占62.8%。苏联城市人口比例远少于英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的人口密度低于英国B.苏联的工业化程度较低
C.苏联粗放发展模式的制约D.两国资本积累方式不同
2022-01-12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1920年苏俄彼得格勒市政府对消费者的分类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主要人员配给的粮食(每人每月)
第一类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36磅
第二类其他工人、负责的职员和某些人民委员部的职员、以及孕妇和喂奶妇等25磅
第三类其他职员.学生18磅
第四类其他居民12磅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B.苏俄政权力图充分利用有限物资
C.商品货币关系得到了正确运用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被全面取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