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13更新 | 11688次组卷 | 9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28~1932年,苏联总计850万农民成了职工,大批政工干部转业到工业部门担负领导工作。同时,苏联政府招聘了6000名外国专家,使工科院校扩招2.5倍,并通过已建成的企业培养了45万名熟练工。这些举措
A.加快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新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
C.促进了苏联经济均衡化发展D.支撑了苏联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2022-01-01更新 | 35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一轮收官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一段时间内,苏联(俄)城市里出现了利用政府给予的政策,通过市场发家致富的商人和企业主,在农村,一些善于经营的勤奋的中农,甚至贫农,也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和优惠,变得富裕起来。此时的政策
A.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B.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C.基本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目标D.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4 . 美国人哈默在1921年到苏俄开始从事贸易和矿物开发,从1921年2月到1922年5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列宁亲笔写给有关人员支持哈默的指示、信件、便条就有20余件。列宁此举意在
A.加快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进程
B.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推动苏俄对外贸易走向繁荣
D.扭转苏俄经济上的被动局面
2021-05-26更新 | 44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迫使无产阶级专政采取的一种政策,其目的是组织产品分配以保证对前线革命军队和后方工人的供应。显然,假如没有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也就不会有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这一观点
A.深刻剖析了政策调整因素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需要
C.认识到俄国革命的特殊性D.过分夸大了战争的影响
6 . 列宁在1922年下半年多次强调:“在我们主要是苦于产品极端缺乏、苦于极端贫困的时候,担心建立在小的副业上面的资本主义会构成一种威胁,那是很可笑的。”这表明列宁认为
A.应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自由流转体系利于经济建设
C.增加市场因素极其具有危险性D.苏俄的经济力量已十分强大
7 . 苏联“一五”期间,各种发明和合理化建议约50万件(条),由此而节约的资金仅在重工业领域就达10多亿卢布。“二五”期间,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增加了1倍以上。工资基金在1933年为340亿卢布,而在1937年则已增加到810亿卢布。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激发了新经济体制的创新活力B.提升了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C.沿用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D.调动了工农大众的劳动积极性
8 . 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善于实行租让政策,那就根本谈不上采取重大的、实际的措施来改善我们的经济状况”“可是不借助于外国资本,我们就做不到这一点”“工人生活状况没有改善之前,劳动生产率是不会提高的”。列宁意在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B.放弃向社会主义过渡
C.推动工业建设全面展开D.确保公有制经济发展
2021-05-13更新 | 28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租让政策公布后,英国、美国、德国、瑞典等十七个国家同苏俄签订了租让合同和技术援助协定。当时,苏俄几乎同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苏俄此举
A.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B.利用了西方大危机的国际时机
C.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契合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2021-05-11更新 | 26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18年8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在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里,所有建筑物……如果其总价值或租赁收入超过地方政权机关规定的限度,就要废除其私有财产权,交给地方政权机关支配。1921年8月,颁布《关于修订收归市有的房产名单》,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这一变化说明
A.苏俄公有制度已经确立B.苏俄强化对经济的管制
C.社会主义基础日趋巩固D.苏俄实行分权管理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