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赫鲁晓夫时期经济理论讨论十分活跃,特别在商品货币关系等主要问题上,苏联学者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毕竟让人们有可能根据实际已变化了的情况去探索理论和发展理论。由此可见,赫鲁晓夫改革
A.引发了苏联思想大解放B.否定了计划经济模式
C.冲击了斯大林经济理论D.认可了市场经济体制
2 .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苏联,农业领域的机关管理人员约300万人,超过美国全部农业人口的数量,国有粮仓保管不善,每年有大量粮食霉烂变质;全国一半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没有盈利。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美国为5%)、劳动力的20%(美国为3%)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苏联集体农庄的农用拖拉机报废率为美国的三倍。材料表明苏联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纲领偏离了轨道B.僵化的体制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
C.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丧失活力D.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策因循守旧
3 . 阅读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图(单位:百万吨)。该图可以说明
A.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相对彻底B.苏联粮食危机得到一定缓和
C.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暴露D.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4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2020-06-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
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
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6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这里所说的“相似”应是
A.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
B.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
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挽救国家危机的尝试
7 . 【加试题】《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
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B.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
C.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D.制定政策的随意性
8 . 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这得益于赫鲁晓夫改革
A.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2018-09-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赫鲁晓夫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10 . 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斯大林的束缚
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C.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