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7 道试题
1 . 1962年,苏联利别尔曼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发展生产,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这种观点,只给企业下达生产的数量和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开始在一些地方试行。这表明苏联的改革( )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的因素B.重点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重新回到新经济政策的轨道D.突破了国家集中管理的体制
2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靠下达大量指令性指标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表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A.旨在计划经济体制B.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C.取得巨大经济成效D.导致了农业发展缓慢
2022-07-16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指他(       
A.未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4 . 苏联在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
A.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B.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
C.苏联模式没有受到影响D.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
2022-06-21更新 | 340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的宏观决策和配套措施要跟上
C.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D.改革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6 . 据下图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A.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B.促使苏联经济始终快速健康发展
C.解决了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D.都以失败而告终并导致苏联解体
2022-02-21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校高二下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
7 .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2021-12-28更新 | 648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B.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反映出苏联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经验
2021-11-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0 . 1954年,赫鲁晓夫决定在开荒地区新建大批国营农场,同时将经济困难的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1958年决定大规模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数由1953年底的93256个合并到1958年底的69129个。这些措施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突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束缚D.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