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修改和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2021-12-01更新 | 22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海南嘉积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短缺,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到乡下谋生,无产阶级队伍涣散。为解决这些困难,苏维埃政府采取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化政策
3 .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随后,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实施
A.余粮收集制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苏】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

材料二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为何种情况所迫?其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功劳何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为什么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经济策”“新”在何处?有何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
B.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C.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6 . 1921年,列宁在会见美国富翁阿曼德·哈默时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列宁使苏俄“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采取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7 . 苏俄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针对广大人民对当时政策的不满,1921年春,苏俄政府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全盘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8 . “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
C.固定粮食税D.允许自由贸易
9 . 下图是苏俄(联)的粮食曲线变化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宣布退出一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