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B.C.D.
2019-01-30更新 | 215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届河北鸡泽县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周测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6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七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一一管子《管仲》·牧民》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河北省遵化县西铺的“穷棒子"社(即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赞扬的王国藩合作社),以“三条驴腿"的家当发展生产。“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但苦干了二十多年,到1979年,全社的人均年收入不过145元;还是没有摆脱一个穷字。根本原因就是“只懂抓阶级斗争,认‘以粮为纲,一个理”。而今西铺村已从单一的种粮模式中走了出来,山坡有果园,村里有工厂,电线厂、蜡烛厂、编织厂、织布厂和运输队,还有畜牧、屠宰、开矿、水泥、木器、饮食等各种专业户,多种方式和多种经营,西铺逐渐富裕起来。人均年收入1987年已近千元。
——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243页
材料三 1957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陷入衰退期。1961年日本池田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要解决五大课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走向现代化;促进外资和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和振兴科学;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安定。具体目标是“从1960年度到目标年度l970年的大约l0年期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人均工资增长近一倍。到1970年“倍增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个人工资自1961年以后都是逐年按lO%的比率增长,至60年代末期增长比率已高达15%,而且实现了充分就业。……到l970年。在资本主义世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已上升到6.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一汤重南《日本文化与现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践的事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铺村人均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概括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产生的作用。
(4)材料四反映了苏联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9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1 年,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随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通过扫盲和发展各类教育来培养技术熟练工人。1935年,斯大林提出“干部决定一切” 的口号,把培养技术干部和迅速掌握新技术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这两则口号(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B.呈现出斯大林模式的特色
C.旨在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D.反映出经济建设重心变化
2023-01-06更新 | 3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对此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方式
时间
手播
(%)
马拉播种机
(%)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农业为苏联工业化提供经济条件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
C.苏联人民对农业集体化热情不高D.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不是很高
2022-05-07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
7 .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沿袭一战爆发后沙皇政府实行的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在全国各地依然盛行。30年代,苏联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档案文献中也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产量下滑导致原料匮乏B.农业集体化与计划经济逐步建立
C.社会转型提升国民法律意识D.经济危机波及苏联影响农民收入
8 . 20世纪20年代,苏联“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商品)广告已是琳琅满目”。但到30年代中期,报刊商业广告日渐减少,80%以上是科研、招生、招聘、影剧等广告。这一变化反映出苏联
A.外部经济环境严重恶化B.新经济政策尚需完善
C.战时经济建设成就斐然D.经济体制出现变化
9 . 据统计,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净减57.2百万公担。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集体化降低农民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C.苏联工业化吸引大量劳动力D.调整工农业比例的失调问题
10 . 斯大林逝世以后,历届苏联领导人尝试改革斯大林体制,他们对斯大林都持否定态度。相反,在斯大林在世时常批判他的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在十月革命中,被赶下台的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也说:“斯大林使俄罗斯从灰烬中振兴起来”。这说明了
A.因评价者价值观差异,历史评价会随时代不断变化
B.历史本来就应该倡导多元评价,应该任由后人评说
C.对立面人群的评价往往比同一群体内的评价更客观
D.评价历史人物不应本着清算的态度,而应有历史感
2019-06-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存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