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2016-11-29更新 | 3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卞悟在《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中谈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苏联农民“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实质上说明农业集体化
A.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
B.是对农民利益最好的保护
C.有利于加强农民的集体意识
D.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
3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4 .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5 .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6 .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了到实现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②④
7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
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
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
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把经济制度分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自由,因为只有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理想地发展。据此可知,弗里德曼主张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实现计划和市场的结合
9 .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不可能
A.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绝对领导
B.开创一种新的现代化建设模式
C.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D.确保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10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问题:
(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一机一中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