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8 道试题
1 . 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踊跃出售牲畜以支援工业化建设B.农村发生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
C.政府收购牲畜以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D.农民抵制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2024-02-27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 . 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但一五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下表为苏联1928-1932年一五计划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项目棉布毛呢砂糖
完成情况86%56%62%59%34%32%
按“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表格数据能说明的是(     
A.苏联国家建设的急切心态B.苏联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
C.经济危机冲击了苏联建设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4-02-23更新 | 324次组卷 | 2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3 . 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不仅废除了与西方公司的特许条约,最后一批外国专家也于1934年离开了苏联。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业建设封闭化B.建立了工农联盟
C.优先发展重工业D.经济政策的调整
4 . 1928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发展高等技术教育,并提出改进第二等级学校的教学,使其毕业生具有升入高等教育的足够的基础知识。1929年又把原来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高等专业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按其专业性质分别划归各有关人民委员部管辖。这些措施旨在(     
A.保障新经济政治能够顺利施行B.满足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完善教育结构层次促进高等教育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培养必备人才
2023-07-28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 年,苏联农庄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谷物、牛肉的生产都是赔本的。同时,这一时期工业品与食品的零售价格比1940年提高了86%。若要从根本上改变此状况,苏联政府亟需(     
A.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B.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C.协调轻重工业的关系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2023-07-24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6 . 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利弊共存,其弊端有(     
A.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B.长期执行计划指令,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C.实行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D.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023-06-26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学考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综合训练卷02
7 . 1925年,斯大林讲道:“资本家建立统一战线和举行联合进攻这种威胁会造成一个大圆箍,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地把我们全国束在苏维埃政权的周围,来反对帝国主义强盗。”材料所谓“大圆箍”的基础和核心是(     
A.华沙条约组织B.苏联人民浓厚的家国情怀
C.新经济政策成效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23-04-09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2-23高三下·全国·课时练习
名校
8 . 赫鲁晓夫认识到了“经济管理方面过分集中”的弊端,但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计划经济”坚信不疑。勃列日涅夫则重申“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据此可知,苏联的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打破原本的个人崇拜
C.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D.激化国内的社会矛盾
2023-03-20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一历史(统编版)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

材料二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有很多弊端。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调整”通常称之为什么?它开创了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2)材料二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什么模式?它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弊端?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之路?
2023-02-06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2023-01-07更新 | 2854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总结提升】高一历史单元识记清单+综合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