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这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B.苏联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勃涅日列夫改革
2 . 1933年起,苏联开始向集体农庄下达大量的指令性指标,包括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农产品收购量、畜产品率和生产方法等。这些指标一旦形成,农庄的全部经济活动就必须以此为核心开展工作,不得有差错。这一现象可用来佐证当时苏联
A.集体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发展B.片面追求所有制变革的速度
C.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建设
3 . 苏联曾经在一段时期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任何一种机器,也都不应安装,更不应从外国订货。”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A.科学技术教条化B.教育体制政治化
C.科学技术国家化D.科技意识形态化
4 . 某人评价苏联经济体制说:“很少大人物如斯大林那样明显地是他们生存之时间与地点的产物。他的经验不是每个人的人生经验,而是在一次大战里丧失三四百万人命、以后又经四国干涉和三年内战的集体经验。”据此分析,作者认为
A.斯大林是同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B.斯大林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C.斯大林模式是该国历史的合理现象D.斯大林模式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2020-11-01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强调不均衡发展工农业的正确性
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
2020-09-21更新 | 153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苏联“一五计划”规定,农业总产值从1927年—1928年的166亿卢布增加到1932—1933年的258亿卢布。可实际上,到1933年,农业总产值降低到131亿卢布,畜产品只有1913年的65%,“一五年计划”期间,马的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弊端初步显现B.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全盘集体化出现问题D.新经济政策不适应发展
2020-05-14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1
7 .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苏联工业
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生产资料公有制优越性的凸现
8 .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赫鲁晓夫改革中“物质利益原则”推动
9 . 图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的数据对比,由此可知
播种机收割机牲畜
集体农庄2.2台/100俄亩2.07台/100俄亩13.8头/100俄亩
个体小农0.3台/100俄亩0.6台/100俄亩17头/100俄亩

A.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B.农业机械化基本完成
C.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
D.集体农庄在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018-04-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18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斯大林体制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