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019-01-30更新 | 5753次组卷 | 10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019-01-30更新 | 2773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苏联时期出现的一则小幽默,其内容意在讽喻,当时的苏联

A.言论自由基本缺失
B.特权之风普遍盛行
C.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D.经济体制高度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
D.肯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7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
A.“不劳动者不得食”
B.“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8 .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的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018-09-08更新 | 699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五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共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
10 .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当时苏联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市场恢复和发展经济
C.消除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2018-07-26更新 | 14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