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2023·重庆·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7—1940年,苏联平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这表明苏联的城市化(     
A.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产业结构单一特征明显
C.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D.有利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2023-05-14更新 | 571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4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2年年初,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农业由-2.6%提高到14.9%,重工业则由40.1%降低到14.5%。这说明当时苏联(     
A.理性思考经济发展速度B.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有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30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35年,苏联掀起了一场“提高生产定额、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群众运动,炼钢、织布、开火车、收割庄稼都要提高效率,连钉马掌也不例外。甚至芭蕾舞演员单足脚尖旋转也要求从五个增加到十五个。这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B.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极力消除同时期西方大危机的影响
D.社会主义的建设得益于人民的奋斗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为1929-1932年苏联谷物出口情况统计(万吨)。据此判断,苏联
A.农产品市场因世界经济危机扩大
B.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经济建设受到国际政治局势影响
D.农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2022-06-01更新 | 651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十月革命后,俄国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使苏联重回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适应了二战的需要,战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向社会主义阵营扩展,愈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现代化模式不应忽视国情的差别B.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在苏联势在必行
C.斯大林模式不利于国家军事动员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引导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C.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
8 . 有学者指出,苏联存在的70多年里,一共有过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军事共产主义模式,它被列宁否定,但斯大林延续了这一模式;另一种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模式,但它被斯大林所推翻。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模式的变化
A.纠正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偏差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C.反映了计划和市场地位的不同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
9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加快推进北极地区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之外,在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获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这一初步形成
A.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支持B.促进了新经济政策发展与完善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0 .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包括农民)与国家之间形成实行义务交售制的经济关系。义务交售制采用买卖的形式,但农副业产品不是商品,而是被征购的劳动产品,实际上是“贡税”。该做法
A.优化了国民经济的格局B.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
C.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D.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2022-01-21更新 | 727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