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2年年初,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农业由-2.6%提高到14.9%,重工业则由40.1%降低到14.5%。这说明当时苏联(     
A.理性思考经济发展速度B.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有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2 . 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上所处的位次。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32
机器制造业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073
644
石油322
553
A.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B.斯大林体制弊端初露端倪
C.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D.计划经济具有一定优越性
3 .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2022-05-04更新 | 390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931年起,苏联开始对集体农庄下达生产计划指标,包括播种面积、作物结构、播种与收获时间、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等,最后发展到连农作物的行距有多大,庄员家庭饲养的牛羊头数都由上级统一规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集约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发展B.片面追求所有制变革的速度
C.农业集体化大力配合工业化D.经济体制存在着僵化的弊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中写道:“当预期中的大丰收没能实现时,地方官员奉命加强搜索被藏起来的存粮。在193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斯大林认为农民故意阻挠他的集体化方案,借以挑战政权的威信。”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威信B.阻碍了经济体制的转型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
6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550次组卷 | 73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2021-06-09更新 | 8570次组卷 | 70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上,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到1913年,当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采取超越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源自列宁。他从国际国内斗争的形势出发,认为苏联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落后追赶先进,跟上时代步伐,即采取超越方法把经济基础从小农经济变成大工业经济。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列宁引入掌握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器作为经济的组织形式,进而形成了与超越战略相协调的发展模式。斯大林把列宁的超越战略进一步推进,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当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危机时,苏联经济却保持稳定增长,并取得很大成就,这无疑是苏联模式的成功之处。但是,超越战略所引发的社会高速度、全方位的急剧变革,各种目标如经济增长、计划与市场、社会公平与稳定、民主与法制建设等,相互之间并非完全相容,有时甚至激烈冲突。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也由于愈演愈烈的冷战局势强化起来。

——摘编自康沛竹《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采取“超越发展战略”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德国和苏联的兴衰中得到的启示。
9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4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水平
B.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