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1 . 民生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心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社会立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福利制度的?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二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发展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
(4)综上所述,谈谈各国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16-11-18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2 .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搞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

(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3 . 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4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让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2016-09-27更新 | 2126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6 .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