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表是苏联实行“一五”和“二五”计划建设期间社会经济数据统计。据表可知,苏联实行计划经济(   )

时期项目

增长情况
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比1928)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37比1932年)

国民收入

增长86%

增长>100%

农业总产值


增长54%

工业总产值

增长1.3倍

增长1.32倍
工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38%

提高82%

A.导致苏联的农业经济发展缓慢B.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D.使其由农业国转变为了工业国
2021-06-03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十堰市郧阳中学、十堰市第一中学2021 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苏联外贸统计年鉴》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表中数据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191819201925192919301933
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5.015.120.630.138.343.0
工业消费品58.958.39.22.71.41.7

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
C.民众的消费能力呈下降趋势
D.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
3 . 如表是苏联集体农庄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的苏联(     
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57.085.9233.3243.7
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数(单位:百万户)1.06.015.718.5
集体农庄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3.923.671.4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4.933.687.499.1
A.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B.建立了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D.从小农国家发展为工业强国
4 . 下表数据整理自《中苏两国工业化初期粮食政策的比较研究》。以表格数据探究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别年份粮食总产量较历史最高年份备注
苏联19257247万吨95%1927年国家收购粮食较上年减少30%
中国19523278亿斤117.9%1953年收支相抵,库存减少40亿斤

A.两国工业化基础薄弱
B.中国工业化起点较高
C.工业化影响粮食增收
D.工业化起步晚发展快
2019-09-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

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四如图,《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出现的原因?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

(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2017-08-1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等部分示范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官员会指导集体农庄的农民具体种什么、何时种、施多少肥、何时收割等,但统计收成(见下表)时,结果却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
类别土地面积占比粮食产量占比
集体农庄97%75%
私人土地3%25%

A.农民丧失生产分配自主权B.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
C.集体农庄机械化程度偏低D.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