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2018-05-07更新 | 517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 . 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
D.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2018-03-17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训练(二)文综历史试题
3 . 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4 . 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年﹣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
项目年份19131921192319251926
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能力40.7%43.7%48.1%43.4%43.9%
消费资料能力59.3%56.3%51.9%56.6%56.1%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D.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5 . 1950年,苏联联共(布)中央批判了乌克兰一些地区试行的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的做法,并提出在全国合并小集体农庄的任务。联共(布)中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打压乌克兰的农业经济
B.巩固苏联集体农庄制度
C.维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鼓励发展苏联家庭副业
2017-09-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17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
7 . “在西方,它作为社会革命的最后阶段,长期使人恐惧或被人赞美。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这里的“开端”指(       )
A.以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化迈进B.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
C.以暴力革命方式实现民族独立D.以改良的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
8 . 历史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千秋,对此人们各有说法。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材料二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本质区别。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9 .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第三条 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实现之。
第四条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
第五条 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的财产);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各个集体农庄的和各个合作社的财产)。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1936年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10 . 以下材料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关于“一五计划”的总结摘要。
1933年,斯大林同志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一月联席全会上作的报告,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了总结。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党和苏维埃政权在过去这一时期,在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取得了如下的基本成绩。
(一)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因为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全部生产中的比重已增长到百分之七十。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工业领域的资本主义成分而成了工业中唯一的经济体系。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农业领域的富农阶级而成了农业中的统治力量。
(四)集体农庄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穷、困苦现象。
(五)社会主义体系在工业中消灭了失业现象,在一些生产部门里保持八小时工作制,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已改为七小时工作制,在有害于健康的企业中规定了六小时工作制。
(六)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些成绩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它们使工人和农民彻底摆脱了剥削的桎梏,并为苏联全体劳动者过富裕而有文化的生活开辟了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一五计划”的总结中任意一条的看法,并阐述理由。(看法要明确,理由可多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
2016-12-1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北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