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表展现了1950—1985年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可以看出苏联
年份钢铁(百万吨)汽车(千辆)电视机(千台)出口产品(百万卢布)
195027.365121.6
196065.313917265.0
1970116.0344668211.5
1980148.01327752849.6
1985155.01332937172.7

A.国民经济在赫鲁晓夫时期达到顶峰
B.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C.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
D.始终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平衡
2021-04-11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2 . 下表为1932年到1936年苏联人均消费统计

这些数据反映出苏联
A.城乡消费差距逐渐缩小B.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C.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过渡D.经济政策的调整效果显著
2020-04-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
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
4 . 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
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
外贸总额164315021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

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苏联经济建设忽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C.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D.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
2018-08-15更新 | 249次组卷 | 1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拥有的部分生产资料数据对比(每100俄亩),该数据直接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播种机收割机牲畜
集体农庄2.2台2.07台13.8头
个体小农0.3台0.6台17头

A.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D.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018-07-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6 .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县
苏联德国英国
每千居民受过普教人数5.1-0.9-0.1
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5.712
城市人口比重2.30.30.2
婴儿死亡率2.42.73.0

①苏联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苏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下表呈现的状况反映了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
19341935193619371938
美国66.475.688.192.272.0
英国98.8105.8115.9123.7112.0
法国71.067.479.382.870.0
德国79.894.0106.3117.2125.0
苏联238.3293.4382.3424.0477.0
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
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
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
8 . 阅读下表,这说明
苏联进口机器设备占世
界机器出口总重的比重
苏联进口机器设备占
国内进口总量的比重
1929年30.1%
1931年30%
1932年50%55.7%
A.苏联利用世界经济危机加快了工业化B.世界经济危机使苏联开始工业化建设
C.苏联工业化促使世界性经济危机蔓延D.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差距大大缩小
9 .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项目年份1760年以前1761~1796年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208项1482项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310000英亩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39)》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结合材料一、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3)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两种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