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西方史学家这样评价苏联的“五年计划”:“这些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虽然与现在由计算机制定的计划相比非常原始,但也有三大卷,达1600页之多,其中包括的表格和统计资料涉及重工业、轻工业、金融、合作社、农业、运输、通讯、劳力、工资、学校、文学、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险等各方面。”这说明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是  (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计划制定详尽而具体
C.国家统一调配人力和物力D.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
2016-11-27更新 | 5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历史试卷
2 . 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部分产品产量对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苏联(       

产品

钢(万吨)

煤炭(万吨)

石油(万吨)

棉织品(亿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160

26.78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3110

39.54

9564

增幅

326%

368%

168%

48%

31%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C.改革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减弱
3 .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战略简表,这些战略(       
序号主要内容
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危机这一时机发展本国经济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科技人才
保持经济独立;具体表现:实行外汇垄断,取缔所有外汇和有价证券交易,并严打走私。
扩大出口粮食、木材、石油、矿石等产品,扩大工业化急需的设备和技术出口
积极吸收外国专家担任企业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顾问,并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学习。
A.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加剧了苏联与西方矛盾
C.纠正了计划经济体制弊端D.灵活地运用了马列主义
4 . 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主要大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各国经济发展。下表为大危机前后主要国家GDP对照表(单位:万元)

据此可知,当时
A.两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B.多边贸易成为国际时尚
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活力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弱
2021-12-05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的部分统计数据。这说明苏联“一五”计划
项目1928年1932年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31557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190341
职工社保总额(单位:亿卢布)13.741.2
高校在校生(单位:万人)16.752
国民收入(单位:亿卢布)70450
A.调整了国民经济平衡B.建立了完整的经济体系
C.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国家
2021-12-01更新 | 195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1929-1938年英、德、美、苏四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指代苏联的是四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百分比)
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
43.331.835.128.7
5.011.514.117.6
11.110.611.413.2
9.410.99.49.2

A.①B.②C.③D.④
2020-12-09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28年、1932年、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的排名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32
拖拉机422
电力1073
石油322
553

A.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赫鲁晓夫的改革使苏联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C.苏联工业指标排名的提升与西方经济危机无关
D.苏联重工业发展是推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果
8 .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1917年1920年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314.1368
煤(十万吨)29087644
原油(万吨)9103902140
钢(万吨)42219592.7
棉织品(亿米)25.31.226.94
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9 . 由下表可推知
表一   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公斤)

表二   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谷类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化(公顷)

(注:农庄农户当时分得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个人经济主要指宅旁地经济)

——据《俄罗斯研究》

A.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个人经济发展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
C.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
D.一战的爆发深刻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
10 . 下表是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导致苏联工农业产品产量增幅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