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1930年的苏联宣传画《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五年计划,四年完成!》,该宣传画(     

A.表达了争取国内战争胜利的迫切需求
B.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体现了斯大林时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D.彰显执政者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2023-01-07更新 | 285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7年,苏联的机器拖拉机站数从1932年的2400多个扩大到5800多个。苏联农庄有拖拉机56.1万台,联合收割机12.9万台,载重汽车14.6万辆,机械动力占总动力的66.7%,机械化春耕、播种、收割面积分别占全部面积的71%、54%、44%。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A.制造业围绕农业机械展开B.农机普及率占据世界首位
C.集体农庄制度进一步推广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聂伯水电站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扎波罗热州的东南部,其修建不仅是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伟大创举,而且在当时成为苏联体制的标志性成果。第聂伯河水电站配合其它水电工程,构成一个大型的水上交通干线。此外,利用库水供向工农业生产及人口饮水,解决了该市多年用水紧缺的局面,还向邻近流域的工矿区供水。该地区的南部和克里木地区也赢得了欧洲粮仓的美誉,也是乌克兰目前第二大工业基地。在建立第聂伯水电站之前,扎波罗热州只是乌克兰一个普通的小城市,在水电站建成之后,迅速发展为重要工业城市、水陆交通枢纽。

——据张亮、李运栋《第聂伯河与葛洲坝水电站对城市经济影响的比较》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成立了既有政府权力又有私人企业灵活性的公司——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该流域开发与管理,包括开凿内陆水道以便航运,修坝建立水电站,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结合发展水电开办化肥厂、炼铝厂、示范农场、良种场和渔场,旅游、野生动物保护、防治疾病、水生杂草等美化生态环境项目。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通过公众参与来协调各方利益以确保开发计划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所有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实现多方共赢……其卓有成效的开发与管理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谢世清《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管理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的启示。
2022-06-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国崛起》中提到:“(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苏联完成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B.人民群众辛勤努力
C.苏联模式的逐渐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22-06-29更新 | 242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现代大工业体系不可能建立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为了从农业获得工业积累的资金,为了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循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苏联做出的“必然选择”是指(       
A.固定的粮食税B.余粮收集制C.允许自由贸易D.农业集体化
2022-06-2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结论: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苏维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先进生产、机器生产,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   1928年初,农村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工矿企业中的对抗事件也在增多。中央以斯大林名义向各地发出电报,要求地方党组织采取非常的措施,立即打击、逮捕投机分子和富农分子。此外,中央领导人还分赴各地,监督粮食采购和中央指令的执行情况。……

斯大林说,为什么粮食不够?就在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足,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的设想是完全基于“工业化”的发展命运和前景的。他试图以“工业化”的办法和途径来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变成与“工业化”相适应和协调的大经济。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与斯大林当政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方法施行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8 . 1927年苏联的农户由一战前的1700万户增加到2400万户,生产的粮食由战前的25亿普特增加到40亿普特;但运出农村的商品粮却由战前占粮食总产量的26%下降到11.1%。而城市和工人人数的增加急需商品粮供给的增加。这一形势说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国情B.迫切需要变革生产关系
C.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显现D.国家工业化目标已完成
2022-03-21更新 | 298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天立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斯大林曾经认为苏联工业化速度要适中,不能损害农业的发展。但1926年斯大林却提出:我们当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加快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斯大林工业化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C.对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认识D.对新经济政策的反思和突破
2022-03-04更新 | 339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天立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漫画)反映的是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条腿分别代表发达的轻工业和落后的农业  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全盘集体化   
③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④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⑤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2021-08-2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