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1 . 1931年,德国机器设备输出量的将近一半是运往苏联,有30万工人因此而获得工作机会,美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要求承认苏联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确立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西方国家遭遇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D.经济区域化的影响
2022-06-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结论: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苏维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先进生产、机器生产,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   1928年初,农村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工矿企业中的对抗事件也在增多。中央以斯大林名义向各地发出电报,要求地方党组织采取非常的措施,立即打击、逮捕投机分子和富农分子。此外,中央领导人还分赴各地,监督粮食采购和中央指令的执行情况。……

斯大林说,为什么粮食不够?就在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足,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的设想是完全基于“工业化”的发展命运和前景的。他试图以“工业化”的办法和途径来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变成与“工业化”相适应和协调的大经济。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与斯大林当政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方法施行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3 . 如表为1937、1940、1950与1953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统计表。这表明当时苏联
时间集体农庄数量(万)公有播种总面积(万公顷)谷物生产(万吨)
1937年24.35116009370
1940年23.69117709100
1950年12.37121009010
1953年9.33132009560
A.农业机械化日益推广B.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C.农民积极性逐步提高D.农业生产关系亟需调整
2022-06-07更新 | 836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1928与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与城市化水平简表。
主要产品产量城市化水平

(万吨)
煤炭
(万吨)
棉织品
(亿米)
谷物
(万吨)
城市人口
(万人)
占比(%)
1928年430355026.7873000.1319%
1940年18301660039.5495007033%

此表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露B.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C.现代化模式的发展特征D.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
2022-05-08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20世纪30年代,苏联饥荒是普遍性的,几乎遍及了整个产粮区;1932-1933年,有着“欧洲粮仓”美誉的乌克兰也出现了大饥荒,直到1933年春末,苏联政府紧急调集35万吨粮食到达乌克兰时,已经有超过200万人死于饥荒。这一现象反映了苏联
A.农业政策严重破坏了生产力B.余粮收集制损伤农民积极性
C.始终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深重
6 . 乌克兰地区是苏联国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下表为1930年到1932年乌克兰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征购情况

年份

生产量(万吨)

征购量(万吨)

1930

2290

780

1931

1760

770

1932

1280

700

这反映了苏联(       
A.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B.取消余粮收集的紧迫性
C.变革经济体制的局限性D.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注:1卢布=100戈比),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21一55戈比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升)9—14戈比1—1.5卢布

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B.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C.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呈现了1923-1927年苏联工业发展增长速度的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苏联
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依托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在实践中完善了新经济政策D.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
9 . 自1939年开始,苏联的一些集体农庄实行集体承包制尝试,即把集体农庄田间作业队划成若干作业小组实行包产包工,对于超产的作业组额外加算劳动日给予报酬。至1940年,全苏约有18%的农庄实行这种办法。这种办法
A.是应对德国侵略的权宜之计B.与新经济政策做法相似
C.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增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8年苏联的机床进口占总需求的66%,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1935年缩减为14%。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B.与西方的关系由缓和到逐步紧张
C.进口贸易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022-03-30更新 | 40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零诊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