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2023-01-07更新 | 28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1929年,西方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苏联借此时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机器。这表明苏联实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西方工业大国对苏联大量无私的帮助
C.直接进口大量机器设备应用于苏联工厂
D.苏联模式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1-03-2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5年,苏联国内贸易人民委员部发布决议,在零售贸易网点向公民销售商品时,只能使用现金结算,零售商品的信贷业务被禁止。这一措施意在
A.解决消费品短缺问题B.增加对重工业投入
C.启动经济体制的改革D.满足民众消费需要
4 . 1929年,苏联同西方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机械、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大量的西方失业人员也被聘到苏联工作。这反映出苏联
A.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国民经济B.新经济政策得到了继续贯彻
C.对斯大林模式进行适时调整D.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得到消除
2021-02-01更新 | 460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C.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6 . 下图反映了不同年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对图中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计划经济对苏联工业的作用巨大
C.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丧失D.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较为激烈
7 . 苏俄(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该体制的特点包括(          
①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运用多种所有制发展经济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④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进行利益分配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8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为此,苏联
A.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了“斯大林模式”D.实行全面私有制
9 .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此现象说明
A.苏联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的契机
B.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经济发展唯一模式
C.美国的大力援助,推动苏联经济的发展
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
10 .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这说明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B.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尚未起步
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美英为缓解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