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28一1940年苏联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对比表”,据此可知(     
1928年1940年增幅
钢(万吨)425.11831.7326%
煤炭(万吨)355116592.3368%
石油(万吨)11603110168%
棉织品(亿米)26.7839.5448%
谷物(万吨)73301956431%
A.新经济政策初见成效B.“新经济体制”失败
C.斯大林模式隐藏危机D.苏联开始去斯大林化
2023-02-27更新 | 36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2023届高三区域性规模化统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强调不均衡发展工农业的正确性
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
2020-09-21更新 | 157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新世纪中学2021年高三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
A.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B.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
C.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D.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
4 . 1934年,斯大林指出:“虽然货币经济是资产阶级的经济手段,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这种手段来发展贸易,因为苏联的工业和农业都已经发展良好,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促进城乡商品流转,商品流转是连接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必要环节。”斯大林的这一表述旨在
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B.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C.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D.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6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903次组卷 | 67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2018届高三四月份考试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2019-01-30更新 | 1562次组卷 | 33卷引用:云南省河口县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
8 .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2019-01-30更新 | 4584次组卷 | 4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这表明当时苏联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
B.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
C.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
10 . 【加试题】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B.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2018-11-05更新 | 174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县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