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二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

——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
2 . 1937年4月,苏联宣布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下面相关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发展中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行自上而下的指导性计划体制
C.注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D.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 .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该模式
A.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优先发展轻工业
C.推动了经济短期快速发展D.实行多种所有制
4 . 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贡税”。据估计,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在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总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远低于成本。这表明当时苏联实行的农业政策是
A.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B.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2-01-04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C.衣食住行水平提高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6 . 面对粮食危机,斯大林认定“小农所从事的个体经济已毫无生命力”“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发展的”。在此背景下,苏联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加快推行农业集体化D.提倡垦荒和种植玉米
7 . 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正式废除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开辟
C.标志着苏联模式的正式确立D.拉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序幕
8 .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任务是向国家交售农产品,粮食的交售额占产量的32%-43%,通常,国家规定的粮价要远远低于生产成本这一政策
A.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
C.保障了“一五”计划的完成D.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创造了便利条件
2020-12-03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9 . 下表是1928年、1932年、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的排名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32
拖拉机422
电力1073
石油322
553

A.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赫鲁晓夫的改革使苏联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C.苏联工业指标排名的提升与西方经济危机无关
D.苏联重工业发展是推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果
10 .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一过程的实现是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主导的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