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28与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与城市化水平简表。
主要产品产量城市化水平

(万吨)
煤炭
(万吨)
棉织品
(亿米)
谷物
(万吨)
城市人口
(万人)
占比(%)
1928年430355026.7873000.1319%
1940年18301660039.5495007033%

此表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露B.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C.现代化模式的发展特征D.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
2022-05-08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1924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二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5)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22-04-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斯塔大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39年的87.4%;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从2.3万人增加到42万人人均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材料主要反映
A.苏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迅速
B.苏联新经济政策作用大
C.斯大林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D.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4 . 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工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
A.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
B.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
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2018-07-12更新 | 533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只用8天时间就动员了53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军事工业的东移。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入侵早有准备
B.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很高的动员能力
C.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者
D.斯大林模式只适用于战争状态
2018-05-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关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
B.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D.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2018-0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区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7 . 【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
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
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
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
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