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人类阶段,自然资源是天然的“衣食粮仓”,“土地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金属、煤炭、石油、木材、水利、太阳能、风力等等。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各类资源,人类生产就失去了作用对象,什么也生产不出来。……在工业时代,人们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工业化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形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从而使工业化生产无法持续,亟需人类转变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观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三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2020-05-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