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8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28与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与城市化水平简表。
主要产品产量城市化水平

(万吨)
煤炭
(万吨)
棉织品
(亿米)
谷物
(万吨)
城市人口
(万人)
占比(%)
1928年430355026.7873000.1319%
1940年18301660039.5495007033%

此表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露B.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C.现代化模式的发展特征D.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
2022-05-08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学者指出,"实现强国梦是俄国人的夙愿,历代统治者都在试图实现这一梦想,十月革命后,联共(布)同样没有放弃这一理想,而险恶的国际环境更是加强了实现强国理想的决心,并且把以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代表的强国理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该学者旨在论证
A.社会主义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
B.战时共产主义是应对形势的必须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D.计划经济体制是时代的客观需要
3 .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1924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二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5)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22-04-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苏联(俄)历史上某一时期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据此判断该时期是(  )
除了农业外,几乎对全部经济(包括对超过5人的小企业)都实行国有化,以此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国有制企业(分配上实行高度的平均主义实行劳动力的强制分配和普遍劳动义务制

A.1918-1921 年B.1921-1927 年
C.1928-1956 年D.1956-1964 年
5 . 20世纪30年代,苏联饥荒是普遍性的,几乎遍及了整个产粮区;1932-1933年,有着“欧洲粮仓”美誉的乌克兰也出现了大饥荒,直到1933年春末,苏联政府紧急调集35万吨粮食到达乌克兰时,已经有超过200万人死于饥荒。这一现象反映了苏联
A.农业政策严重破坏了生产力B.余粮收集制损伤农民积极性
C.始终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深重
6 . 1931年至1933年间,苏联进行了全面的工资改革,其中工人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的差距由以前的1:2变为1:3.8,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与勤杂工平均工资的比例由1931年的3.6:1扩大为1934年的4.3:1。这一改革
A.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B.顺应了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C.造成了苏联阶级矛盾的激化D.深化了新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度
2022-04-15更新 | 462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的重要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国家对经济进行间接管理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D.优先发展农业和军事工业
8 .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A.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B.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C.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2022-03-26更新 | 702次组卷 | 1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让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B.机器工业发展缓慢
C.农业机械技术水平低D.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10 . 下图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和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制造的以生产生活为主题的彩绘瓷器。该主题反映出两国
A.推动了工农业协调发展B.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迫切愿望
C.注重提高瓷器制造技术D.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的经济方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