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推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B.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
C.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D.经济危机波及苏联
2 . 某人评价苏联经济体制说:“很少大人物如斯大林那样明显地是他们生存之时间与地点的产物。他的经验不是每个人的人生经验,而是在一次大战里丧失三四百万人命、以后又经四国干涉和三年内战的集体经验。”据此分析,作者认为
A.斯大林是同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B.斯大林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C.斯大林模式是该国历史的合理现象D.斯大林模式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2020-11-01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
3 . 下表反映了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摘自《苏联兴亡史》

A.新经济政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B.苏联“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D.苏联的计划经济快速全面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强调不均衡发展工农业的正确性
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
2020-09-21更新 | 157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挂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经说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是指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哪一历史事件中?有何影响?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材料四中“苏联的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7 . 下图   是“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与 1938—1940 年的实现情况(增长,百分比)” 图。据此可知
A.经济危机降低了工业劳动生产率B.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结构失衡D.斯大林体制推动重工业迅速发展
8 . 苏联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功恢复了战争年代被毁坏的电站、冶金厂、机械制造厂和采掘场,1950年其工业总产值已超出战前水平的73%,生铁、钢、采煤、原油、发电等项指标也都全面超过战前水平。这表明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更趋严重B.国家制度体系仍具一定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D.工业发展水平逐渐赶超美国
9 . 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表
苏联官方估计西方估计苏联学者估计
1951—1960年10.15.67.2
1961—1965年6.54.94.4
1966—1970年7.85.14.1
1971—1975年5.73.03.2
1976—1980年4.32.31.0
1981—1985年3.60.60.6

——(据E.埃里克森1979—1990 年的苏联》)


据表可知(   
A.苏联学者的估计结果最为可信B.西方对苏联的经济遏制不断加剧
C.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完全丧失D.科技革命倒逼国家战略适时调整
2020-05-07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27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3亿普特,比1926年的4.28亿普特减少了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
A.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B.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
C.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D.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
2020-02-25更新 | 517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