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5年,斯大林指出:“尽力做到使每个戈比(货币单位)都用得合理,把每个戈比用到某一时期所绝对必须发展的事业上去。”1929至1930年,苏联的行政管理费用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同1926至1927年相比,从8.1%降到3.9%。这(     
A.利于扩大集体农庄规模B.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C.加强政府机关廉政建设D.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
2 . 下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人民群众热情讴歌农业集体化运动B.集体农庄符合苏联模式的要求
C.反映出集体农庄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集体农庄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22-12-18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 第七单元-知识串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这一做法(     
A.旨在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B.利于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
C.顺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
2022-12-08更新 | 51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2年年初,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农业由-2.6%提高到14.9%,重工业则由40.1%降低到14.5%。这说明当时苏联(     
A.理性思考经济发展速度B.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有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俄国,崇尚村社精神的民粹主义思潮有深厚的社会基础。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着新经济政策的斗争焦点之一是农业和农村问题,布哈林坚持继续在农村实行新经济政策,而斯大林主张搞全盘集体化,斗争的结果反映了苏联(       
A.现实政策受历史传统影响B.新经济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2022-11-26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6 . 在苏联,1931年农产品价格水平只相当于一战前的50%,同时土地税高达战前水平的22.6%;1932年9月,农民出卖农产品的价格指数为59,而购买的工业品价格指数为121。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产品的过剩造成了价格下跌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初见成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D.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沙皇时期,俄国的文盲率高达75%,到1939年,苏联全国识字居民达87%,城市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了四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倍增长。这一成就(     
A.表明苏联把教育放在首位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发展
C.提高了苏联政治的民主化D.缩小了苏联城乡收入差距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4%,国民收入增长年均15.5%;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把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调低为16.5%,其中轻工业增长速度提高到18.5%,重工业增长速度降低为14.5%。这反映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出现弊端B.斯大林试图探索符合国情的道路
C.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 93 页

材料二   在中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风云新途》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 3 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 100 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希特勒微笑的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德国不但被全线遏制,而且开始遭遇反攻,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 为什么会越战越强。即使在最艰苦的 1942 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 2 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

材料三   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 7 卷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1)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斯大林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