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取消英帝国特惠制,希望打进英联邦广大市场之外,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1933年10月初,罗斯福指示代理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和国务院官员布利特先和在美的苏联代表鲍里斯•斯克维尔斯基初步接触,要求转达希望两国恢复外交关系谈判的愿望,试探苏联政府的反应,当时美国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虽仍有分歧,但是实业界巨头以及舆论界大部分是支持和苏联恢复邦交的。有一个叫作“美国基金会”的团体直接对1139家报纸进行调查,结果是:赞成的占63%,反对的占26.9%.10月10日,罗斯福写信给苏联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建议两国立即为实现关系正常化进行谈判,得到加里宁的积极反应。于是,苏联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1933年11月8日至16日在华盛顿举行,苏联方面由外交人民委员会李维诺夫率领代表团,美国方面参加谈判的是国务卿赫尔、代理财政部长摩根索等人,罗斯福也亲自与李维诺夫会谈。……1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30年代美苏双方都希望积极改善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30年代苏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2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农业政策。

(2)材料二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改革失败的原因何在?

2018-10-0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摘编《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018-08-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英国是在19世纪上半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掀起工业化浪潮,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但是,两者的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类似性,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是在经济系统内生地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变的。

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等待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是当时条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众革命热情当作经济发展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

——人民网《全球工业化模式》

材料二: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美与苏联分别通过何种道路完成的工业化?

(2)材料二说明我国1953年开始的工业化道路和材料一中的哪种模式类似?材料二图片说明我国工业化建设中的什么运动?如何评价这一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上世纪70到90年代,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5 . 农民阶级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他们的遭遇反映出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特点?如何评价这个运动?
2018-04-19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题

6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底,苏俄大饥荒时等待救济的农民

材料二1922年,苏联耶戈列夫斯克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

材料三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
钢(万吨)4301830326
煤炭(万吨)355016600368
棉纺织物(万吨)26.7839.5448
谷物(万吨)7300955031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漫画《片面的经济》

(1)材料一、二反映了苏俄怎样的农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成因。

(3)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苏俄(联)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2017-12-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嵊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选考历史试题
7 .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出现了什么失误?
(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8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

2018-02-0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政府和民间对农业合作社表现出空前的热情。1920年,美国农场局联盟正式成立,倡导兴办大规模的销售合作社。1921年初,该联盟成立全国性的谷物销售合作社,扩大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中份额。此外,各地还成立了其他农用品经营合作社,为农场购买和供应石油制品、拖拉机、拖车、种子、饲料等等。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场信贷法”,在全国建立合作社银行,向合作社提供贷款。美国农业合作社对美国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焦健《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材料二   苏联农村十分落后。1929年,斯大林决心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1930年,党中央通过“农业集体化的办法”。随后,各基层组织在上级严令催促下,采用行政命令和威胁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农庄和农民只有使用权。农庄组织生产队,负责某一地段的全年生产,或负责饲养一定数量牲畜等其他专业生产。政府通过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并以此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1933年,又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从具体农庄收走大量粮食。

——摘编自吴齐版《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苏联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和苏联的农民合作化运动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2018-01-05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