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19·全国·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这一规定说明
A.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破坏了农业发展
B.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
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D.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2 . 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
A.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B.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2019-07-11更新 | 245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晚训4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
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
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文中所描述的苏俄(联)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的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30年代,“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计划’的秘密”。莫斯科“计划”
A.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是战胜一切法西斯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C.是新兴独立国家借鉴的模式
D.推动西方国家向宏观调控的现代经济过渡
2019-02-16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晚训4
6 . 以下是苏联时期出现的一则小幽默,其内容意在讽喻,当时的苏联

A.言论自由基本缺失
B.特权之风普遍盛行
C.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D.经济体制高度集权
7 .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019-01-04更新 | 525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晚训4
8 . 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服务的资本主义”来进行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苏联集体化改造
D.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9 . 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B.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2018-07-12更新 | 21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年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第2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高补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B.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