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
D.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2 .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018-04-12更新 | 908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湾里区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3 .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发展模式(体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2-21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湾里区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试卷
4 . 苏联长期实行的经济模式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模式D.斯大林模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林毅夫在《中国经济专题》中说:“……这种退社的自由一方面对努力干活的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权利,另一方面对偷懒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实质的威胁。……充分的退出权可以有效防止偷懒行为,从而达成生产者之间的一种‘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集体生产的优势。”下列哪些史实严重违背了这一思想
①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②1953年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6 . 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                 ②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④分配制度的改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 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
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


(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材料三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9 .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
①战时紧急迁移                            ②以国防工业为主
③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               ④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⑤迁移效率高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2016-11-18更新 | 10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湾里区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