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90~1938年部分大国的能源消耗量(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可知
A.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
B.除煤炭以外的能源利用极其有限
C.大萧条对法德苏三国冲击较小
D.二战前美国工业产量超过欧洲总和
2019-03-01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高考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15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2019-02-26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3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52次组卷 | 39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894次组卷 | 67卷引用: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019-01-30更新 | 5748次组卷 | 103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专题10历史试卷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斯大林时期,苏联农民以仅有的3%—5%的私有土地生产出苏联25%—30%的农产品,而同期美国的农场则是以苏联集体农庄50%的土地和10%的劳动力生产出相当于苏联130%的农产品,但苏联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集体农庄是苏联配合工业化的农业政策
B.集体农庄有利于维护工人与农民的关系
C.土地公有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集体农庄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