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28—1939年苏联农业中拖拉机总数统计(单位:千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1928年

18.5

1932年

148.3

1936年

511.5

1929年

61.7

1933年

213.9

1937年

560.6

1930年

66.9

1934年

297.5

1938年

617.9

1931年

123.3

1935年

412.3

1939年

647.2

A.农业普及机械化生产B.工农业比例趋于合理
C.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集体农场的规模扩大
2 . 1952 年,苏联农庄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谷物、牛肉的生产都是赔本的。同时,这一时期工业品与食品的零售价格比1940年提高了86%。若要从根本上改变此状况,苏联政府亟需(     
A.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B.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C.协调轻重工业的关系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62次组卷 | 39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斯大林时期,苏联农民以仅有的3%—5%的私有土地生产出苏联25%—30%的农产品,而同期美国的农场则是以苏联集体农庄50%的土地和10%的劳动力生产出相当于苏联130%的农产品,但苏联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集体农庄是苏联配合工业化的农业政策
B.集体农庄有利于维护工人与农民的关系
C.土地公有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集体农庄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