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继承了先秦儒家推崇的唐虞三代圣王之治的传统,在《潜书尊孟》中提出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即“君明臣忠,上下和易,老幼保暖,养生送死无憾”。这表明唐甄
A.依托历史经验构想愿景
B.以复古为基本政治目的
C.主张强化传统伦理纲常
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它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政治诉求提出的背景是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丁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于2018年11月3o日去世,他创造了美国最长寿的前总统记录,退休后的26年间,布什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下列现象发生在布什任期内的是
A.受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时期
B.美国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纪录
C.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在纽约会晤
D.美国对苏联实行“超越遏制”战略
2019-03-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

——蔡晓滨《中国报人》

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编发大篇幅的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生.呼吁学生坚持到底,希望工商实业界奋起对外,直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金华日报>2011年5月lO日《邵飘萍:“一代报人”的救亡图存》

材料三:邵飘萍经历五四运动。……之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后,北京政府开始在北方逮捕革命党人,北京各报对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消息都不敢再作报道,《京报》仍在发表“莫斯科特约通讯”,成为北京唯一公开宣传革命、传播马列的重要阵地。

——摘编自胡星寿《身世飘摇雨打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飘萍是如何实践《京报》“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的使命?材料中的邵飘萍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后政治取向的变化,并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2019-03-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20世纪上半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40年代太平洋地区却很不太平的表现及对我们的启示。
2019-03-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019-02-20更新 | 20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届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8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46次组卷 | 39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
A.重视物质利益原则
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
C.试图消除城乡差别
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2—l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l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A.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继承关系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