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的农业改革
2 .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B.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C.细化了新经济政策的措施D.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 . 有人批评苏联:“由于其引擎结构设计失当,这部大车在走了一段距离之后,驾驶人员虽然猛深油门,引簟却不但不加快,反面越来越慢,最后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这一评论主要针对苏联
A.改革的局限性B.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C.工农业比例失调D.体制的弊端
4 . 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于1934年1月1日首次出版。在这本书的开始部分,书里的主人公在车厢的过道上讨论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共产主义在英国的影响扩大B.新经济政策借鉴西方发展模式
C.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不满D.苏联工业化成就吸引西方关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列宁主义D.苏联模式
6 . 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决议提出"在合作化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从1929年起,苏联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巩固和发展。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B.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C.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7 . 十月革命后,俄国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使苏联重回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适应了二战的需要,战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向社会主义阵营扩展,愈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现代化模式不应忽视国情的差别B.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在苏联势在必行
C.斯大林模式不利于国家军事动员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引导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比重图。其中②③分别指的是

A.美国、苏联B.苏联、德国C.美国、德国D.英国、德国
9 .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2022-05-04更新 | 394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两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学者指出,"实现强国梦是俄国人的夙愿,历代统治者都在试图实现这一梦想,十月革命后,联共(布)同样没有放弃这一理想,而险恶的国际环境更是加强了实现强国理想的决心,并且把以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代表的强国理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该学者旨在论证
A.社会主义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
B.战时共产主义是应对形势的必须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D.计划经济体制是时代的客观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