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苏联部分农产品产量示意图(单位:百万吨/头)。据此图可以得出(     

A.斯大林模式阻碍了农业现代化B.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禁运已奏效
C.苏联工农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生产积极性
2022-12-27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931年,苏联实施工资改革,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将非熟练工人和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从1:2.8扩大到1:3.6,并实行刺激性较大的累进计件工资制。这一改革
A.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破坏B.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精神
C.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推动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形成
3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6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考试历史(二)
4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55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广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901次组卷 | 6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019-01-30更新 | 5751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8 . “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
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