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里提到“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这段解说词的主旨是反映苏联
A.深受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B.工业化资金来自农业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险阻D.斯大林体制的必要性
2 . 20世纪30年代时,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进行参观,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说:“现在只有苏俄值得一看。别国,连美国在内,都是束手无策,唯独苏俄一往直前”。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美国逐渐沦为落后国家B.资本主义制度瓦解
C.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2021-07-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928年、1932年、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的排名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32
拖拉机422
电力1073
石油322
553

A.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C.苏联工业指标排名的提升与西方经济危机无关
D.苏联重工业发展是推行市场经济的结果
2021-07-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644次组卷 | 7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苏联(俄)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粮食政策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如图所示)这些政策
A.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是苏联(俄)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C.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为代价D.是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的具体表现
6 .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白俄罗斯主要种植亚麻,乌克兰主要发展煤铁工业等。大多数民族共和国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联盟利益,忽视盟国利益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7 . 苏联模式,别名“斯大林模式”,即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以下对“苏联模式”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③开创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模式   ④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5-08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其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确立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9 . 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文中认为“莫斯科的模式……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更为适宜”是因为“莫斯科模式”使苏俄(联)
A.迅速实现了工业化B.为反法西斯胜利奠定了基础
C.实现了大农业生产D.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021-02-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面对粮食危机,斯大林认定“小农所从事的个体经济已毫无生命力”“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发展的”。在此背景下,苏联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加快推行农业集体化D.提倡垦荒和种植玉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