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受苏联作家协会之邀进行访问,后来发表了《访苏归来》随笔集。在书中描述,一些地方的商场,普通百姓排起长队,耐心地等待,尽管量少质差,也都高高兴兴,显得很快活,很幸福。由此可知,此描述作为一种史料
A.属于文学性描述已脱离历史语境
B.属于个人评价不具有史料价值
C.证明西方世界对苏联的恶意丑化
D.真实的苏联人民生活状况
2019-03-28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整个苏联时代的最高粮食年产量都未超过沙俄时期,斯大林上台后大力推进农业集体化运动,如图是《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
A.是—份精心伪造的虚假史料B.真实表现了集体农庄场景
C.可用于研究农业集体化运动D.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021-11-25更新 | 47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俄国相关史料,推断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B.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
C.新经济政策的制定D.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字号主题
史料1俄国具有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
史料2十月革命没能完全割裂俄国历史传统
史料3蒙古人统治留下的东方专制制度方式对俄罗斯权力阶级的影响
史料41921年列宁主持下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

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B.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
C.新经济政策的制定D.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
2018-05-22更新 | 452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河北省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五)文综历史试题
6 . 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D.“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7 . 一位西方史学家对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评价道:“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西方人认为苏联的剧变是一件“大事”是因为苏联(     
A.延续旧俄国的集权专制B.显示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C.在欧洲率先实现工业化D.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
D.肯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9 . 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官方公布的材料最为可信
B.折中相反观点可得出真相
C.回忆录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
10 . 【加试题】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的经济部长路德.艾哈德说:“在现有的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最宝贵的动力。”以下经济政策或模式符合该观点的有
①德国阿登纳政府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②20世纪20年代末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
③二战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④苏俄列宁时代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17-09-0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